非织造布用纤维原料分为三大类:天然纤维(棉、麻、毛、丝、椰壳纤维)、化学纤维(黏胶、涤、锦、丙、腈、维及高性能纤维)、无机纤维(玻璃、陶瓷等)。对非织造布用纤维原料的性能测试具有重要意义,纤维性能的好坏决定了非织造布产品的性能。
纤维性能对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1. 长度:一般而言,长度越长,则非织造布强力越大。
2. 纤度:一般说,在纤网定量相同条件下,线密度越小,纤维根数越多,纤维之间接触面积增加,则纤维间黏合面积增加,且纤维间的相对滑移阻力增加,故非织造布强力越大。但纤维过细时,则梳理成网有困难。
3. 卷曲度:卷曲度不足的纤维成网困难,且纤网均匀度不佳;高卷曲度的纤维,纤网变形少,可改善成品的手感弹性,提高成品的强力;但过高时梳理困难。
4. 截面形状:对成品性能有显著影响,表现在:①硬挺度不同;②截面形状不同时,同样纤度纤维的表面积不同;③反射光线、吸收光线的能力不同。
5. 摩擦系数:较大时,纤维间的阻力增加,非织造布强力增加,但过大时,针刺时易造成断针。
6.
强力: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纤维强力大,则非织造布产品强力就打。
非织造布用纤维基本性能指标的测试
1. 长度
测试方法:中段称重——用手扯法将纤维梳理整齐,切取一定长度的中段纤维,在过段纤维极少的情况下,总重量与中段重量之比愈大,纤维的平均长度愈大。
中段称重法仪器:
Y171型纤维切断器+
扭力天平

(上图:Y171型纤维切断器)

(上图:JN-B-5(100)系列扭力天平)
2. 线密度
测试方法:中段称重法、气流仪测平均线密度。对圆形截面纤维可直接测量纤维直径。多用中段称重法。评定指标有:
特数、
分特数、
公支数、
旦数。
3. 卷曲度
评定卷曲性能的指标有:单位长度的卷曲个数、卷曲的深度和耐久牢度。一般测定单位长度的卷曲个数、卷曲率、剩余卷曲率、卷曲弹性率、弹性恢复率。
纤维卷曲度测试仪器:
YG362B纤维卷曲弹性仪
4. 密度
测试方法:多用密度梯度法。
将两种密度不同而又不能相互混合的液体适当混合,以不同的混比制成密度由大到小的密度梯度管。在用标准的比重球放入梯度管内,以标定出不同部位混合液体的密度,将试样投入管内,根据纤维试样稳定后所在位置与标准球位置比较,通过计算求得纤维的比重。
5. 纤维的吸湿性
指标:回潮率和含水率
公定回潮率、标准回潮率、标准重量
回潮率的测定多用
烘箱法
6. 纤维的热学、电力学性能
导热性能用导热系数来表示。导热系数小,热绝缘性强,保暖性好。大多数合纤受热后,随温度变化,可处于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最后软化,熔融。
纤维的电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纤维的电阻、静电现象和介电性等。其中电阻包括表面比电阻、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一般采用质量比电阻。
表面比电阻Ω:电流通过物体1cm×1cm表面时的电阻,表示物体表面的导电性能
体积比电阻Ω*cm:电流通过界面积1cm2,长1cm的物体内部时的电阻,表示物体内部导电性能质量比电阻:长1cm,质量为1g时电阻的值,单位是Ω*g/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