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仪器、工具及试样
操作要点1、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

(1)旋转密度镜的移动旋钮,使镜头移至钢板尺的零刻度线上,将镜头内的红线与零刻度线重合,然后将密度镜放到样品上,使刻度线与所测系统纱线平行(即钢板尺与所数系统纱线垂直)放置,且镜头刻线处在两根纱线之间,以使开始数时就为一整根。

(2)用手缓缓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直至刻度线与刻度尺的5c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cm中的纱线根数。
注意:若数到终点时,镜头刻线落在纱线上,超过0.5根不足一根时,应按0.75根计算;若不足0.5根时,则按0.25根计算。

(3)测试密度时,把密度镜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规定进行。
密度(根/cm) | 10根以下 | 10~25 | 25~40 | 40以上 |
最小测定距离(cm) | 10 | 5 | 3 | 2 |
2、织物分析镜法
(1)织物分析镜其窗口宽度各处应是2±0.005 cm、2.5士0.005 cm或3土0.005 cm。
(2)将织物摊平,把织物分析镜放在上面,选择一根纱线并使其平行于分析镜窗口的一边,由此逐一计数窗口内的纱线根数。
3、织物分解法
(1)在调湿后样品的适当部位剪取略大于最小测定距离的试样。在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用钢尺测量,使试样达到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2cm,允差0. 5根。
(2)将上述准备好的试样,从边缘起逐根拆点,即可得到织物在一定长度内经(纬)向的纱线根数。
4、相关标准
( 1) GB/T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2)国际标准ISO 7211 / 2-1984 《纺织品一机织物一结构分析方法一单位长度纱线根数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