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羽绒服钻绒的原因很多,比如面料密度不够,针眼太大,羽绒品质不够好等等,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影响羽绒的外观及其保暖性。
防钻绒性测试就是为了评价织物阻止羽毛、羽绒从其表面钻出的性能。用在规定条件作用下的钻绒根数表示。
下面介绍两种测试方法:
摩擦法和转箱法。
1.防钻绒性(摩擦法)
【GB/T 12705.1-2009 《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摩擦法》】
原理:
将织物制成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袋,内装一定质量的羽绒、羽毛填充物。
把试样袋安装在规定尺寸要求的塑料袋中(塑料袋用于收集从试样袋中完全钻出的填充物),将试样袋连同塑料袋固定安装在仪器上,经过挤压、揉搓和摩擦作用。
计数从试样袋内部所钻出的羽绒、羽毛和绒丝根数来评价织物的防钻绒性。

结果取经、纬两个方向钻绒根数的算术平均值,如果需要可以对织物防钻绒性进行评价:
2.防钻绒性(转箱法)
【GB/T 12705.2-2009 《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
原理:
将织物制成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袋,内装一定质量的羽绒、羽毛填充料,将其放在装有硬质橡胶球的试验仪器回转箱内。
通过回转箱的定速转动,将橡胶球带至一定高度,冲击箱内的试样,达到模拟羽绒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
通过计数从试样袋内部钻出织物的羽绒、羽毛和绒丝的根数来评价织物的防钻绒性能。

结果取3只试样袋钻绒根数的算术平均值,如果需要可以对织物防钻绒性进行评价:

两种测试方法的检测原理不同,摩擦法主要为面料与面料、面料与填充物的混合摩擦作用,摩擦轨迹由仪器带动,具有一定规律;
转箱法主要为面料与橡胶球、面料与面料、面料与填充物的混合撞击、挤压作用。
两种方法由于原理不同、计数方法、评价方法不同,最终评定结果有差异,因此不同方法测试出的结果无比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