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4668—84及有关实验方法,对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进行测定,然后计算紧度,以此评定织物的紧密程度。通过实验,掌握织物密度 的测量方法和紧度的计算,并比较不同织物的紧密程度。
二、基本知识
织物经纬密度是指织物纬向或经向单位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一般以 10cm长度内经纱或纬纱根数表示。织物密度只能对纱线粗细相同的织物间比较。 紧度是用纱线特(支)数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藉此可对纱线粗细不同的织物 进行紧密程度的比较。织物密度和紧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 度、强力、透气性、保暖性和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指标。因此在产品标准对各种织 物规定了不同的密度和紧度。了解织物的紧度,可为设计或仿制新的织物品种提 供依据,并为织物性质的理论计算提供参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样
实验仪器为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分析仪。试样为机织物和针织物数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织物密度测试
⑴ 直接测数法: 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计法:常用的织物密度计有放大镜、转动螺杆、刻度线 和刻度尺组成。 实验时将织物密度计平放在织物上, 刻度线沿经纱或纬纱方向 (针 织物沿线圈纵行或横列方向) ,然后转动螺杆、将刻度线与刻度尺上的零点对准, 用手缓慢转动螺杆,计数刻度线所通过的纱线根数(或线圈数) ,直至刻度线与 刻度尺的50mm处相对齐,即可得出织物在50mm中的纱线根数(或圈数) 。
机织物的经纱或纬纱密度用10cm内的纱线数表示。检验密度时,把密度计 放在布匹的中间部位(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进行。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 的5个位置检验,经密必须在每匹的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每一处 的最小测定距离按表2-1规定进行。
点数经纱根数或纬纱根数,需精确至0.5根。点数的起点均已在两根纱线间空隙的中间为标准。如迄点到纱线中部为止,则最后一根纱线作0.5根,凡不足 0.25根的不计,0.25~0.75根作0.5根计,超过0.75根作1根计。
对机织物应将测得的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内所含的纱线 根数。分别求出算术平方根。密度计算精确至0.01根,然后按数学修约规则进行修约。
⑵ 间接推算法: 间接推算法适用于检点密度大的,或者纱线特殊地的高密度规则组织的织 物。首先检点出组织循环的经纱数和纬纱数,然后分别乘以10cm长度的组织循环 数,其所得的积加上不足一循环的尾数即为织物的经(纬)密度。然后按规定求 出经向或纬向密度的算术平方根。
2、织物紧度计算
在比较不同特数纱线构成的织物紧密程度时,常采用紧度指标。织物的紧度 是指织物中纱线投影面积与织物全部面积之比值,比值大说明织物紧密,比值小 说明织物稀松。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三种。
经向紧度(Et)为所纱线直径与两根经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纬向紧度(Ew)为纱线直径与两根纬纱间的距离之比的百分率:
织物总紧度(E)为织物中经纬纱所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经纬纱线的直径可由纱线特数求得:

以上是在纱线成圆柱形的情况下求得的, 没有考虑到由于经纬纱线在织物中 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变形,因此所得的结果只是近似值。
在计算紧度时,通常经纬纱的紧度小于或等于100%,若大于100%,则说明织 物中纱线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