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破性能
织物边缘在一集中负荷作用下被撕开的现象称为撕裂。撕裂经常发生在军服、降落伞、帐篷等织物的使用过程中。当衣物被物体钩住,局部纱线受力拉断,使织物形成条形或三角形裂口,也是一种撕裂现象。抵抗撕裂破坏的能力是为织物的撕破性能。
在规定条件下,使试样初始切口扩展所需的力是为撕破强力。
经纱被撕断的称为“经向撕破强力”
纬纱被撕断的称为“纬向撕破强力”
考核织物撕破强力的常见方法列举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试时会参考不同的国内外标准,其参数略有分别但原理是一致的。
冲击摆锤法
Using ballistic pendulum method (Elmendorf)
方法介绍
也称为Elmendorf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机织物,不适用于针织物、机织弹性织物以及有可能产生撕裂转移的稀疏织物和具有较高各向异性的织物(通俗的说就是经纬向的性能相差较大的织物)。

将裁剪成上图模样的试样固定在夹具上,将试样底部切开一个切口,释放处于最大势能位置的摆锤,可动夹具离开固定夹具时,试样沿切口方向被撕裂,把撕破织物一定长度所做的功换算成撕破力。
裤形试样(单缝)撕破法
Trouser-shaped test specimens
(Single tear method)
方法介绍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机织物,不适用于针织物、机织弹性织物以及有可能产生撕裂转移的稀疏织物和具有较高各向异性的织物。

夹持裤形试样的两条腿,使试样切口线在上下夹具之间成直线。开动仪器将拉力施加于切口方向,记录直至撕裂到规定长度内的撕破强力。
舌形试样(双缝)撕破法
Tongue-shaped test specimens
(Double tear test)
方法介绍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机织物,不适用于针织物、机织弹性织物以及有可能产生撕裂转移的稀疏织物和具有较高各向异性的织物。
将舌形试样中间一舌片夹入试验仪的一个夹钳中,其余左右两舌片对称的夹入另一个夹钳,保持两个切口线的顺直平行。记录直至撕裂到规定长度的撕破强力。
翼形试样撕破法
Wing-shaped test specimens
(Single tear method)
方法介绍
主要适用于机织物,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容易发生纱线滑脱,不适用于针织物、机织弹性织物及非织造类产品。
一端剪成两翼特定形状的试样按两翼倾斜于被撕裂纱线的方向进行夹持,施加机械拉力使拉力集中在切口处沿着预想的方向进行。记录直至撕裂到规定长度的撕破强力。
梯形试样撕破法
Trapezoid-shaped test specimens
方法介绍
适用于各种机织物和非织造布,即相较于其他测试方法,它适用于针织物、机织弹性织物及非织类产品。
在长方形试样上画一个梯形,用强力试验仪的夹钳夹住梯形上两条不平行的边。对试样施加连续增加的力,使撕破沿试样宽度方向传播,测定平均最大撕破力。
撕裂破坏的机理主要是撕裂三角区的局部应力场作用。梯形法是拉伸作用,摆锤、单舌、双舌、翼型统归为单缝法,其机理是剪切作用。
单缝法撕破时,断裂的纱线是非受拉系统的纱线(见上图(a)),即试样沿经向拉伸时是纬纱断裂,纬向拉伸时是经纱断裂;梯形撕破时,断裂纱线是受拉系统的纱线,拉伸方向与断裂纱线的方向一致(见上图(b))。
对于变形较大的针织物和非织造布来说,由于撕裂应力集中区的扩大,撕裂的不同时性明显减弱,从而转向大面积的拉伸,故较少进行撕裂的评价。
影响织物的撕破强力的内在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纱线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越大,撕裂三角区内的受力纱线根数越多,则撕裂强力越大。经纬纱交织点越多,纱线不易相对移动,三角区内同时受力的纱线根数越少,织物撕裂强力越小;一般平纹<斜纹<缎纹<方平组织。
织物经、纬密对撕破强力影响较为复杂,经纬密度较低时,随着密度增大,三角区内纱线根数较多,撕裂强力越大;经纬密度较高时,随着密度增大,受力三角形变小,对撕裂强力不利。
织物经树脂整理后,撕裂强力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