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检验工作中,发现按GB/T 3920—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方法》进行检验时,针织品耐摩擦色牢度在不同伸长时数值差异很大,影响了对产品质量的判定。通过对针织品不同伸长时耐摩擦色牢度的分析,提出了减少针织品的伸长对耐摩擦色牢度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针织品;伸长;耐摩擦色牢度

1 前言
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对服装的耐干摩擦色牢度规定不得低于三级,体现了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对生产及产品的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耐摩擦色牢度按GB/T 3920—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方法》进行检测。该标准操作程序中规定“用夹紧装置将试验样品固定在试验机底板上,使试样的长度方向与仪器的动程方向一致”。由于未对试验样品的固定作详细的规定,在实践中,针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检验结果产生了较大差异。对此我们进行了试验分析。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样品
32S 棉毛针织布,浅色、深色各3块,规格为220g/㎡。
2.2 试验仪器和工具
YG571型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机(圆形摩擦表面的摩擦头,直径为16 mm,摩擦头垂直压力为9 N,直线往复动程为100 mm,往复速度60次/min);
摩擦用棉布(采用退浆、漂白、不含任何整理剂的棉织物,剪成50 mm×50 mm);
直尺(精度为1 mm);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2.3 试验方法
2.3.1 试样制备
从6块样品中横向取不小于50 mm×200 mm的样品。在距其一端30 mm处做起点标记,过起点标记100 mm做终点标记。
2.3.2 试验步骤
1)用夹紧装置将试样起点一端固定在试验机底板上,用直尺测量标记使试样拉伸至试验要求伸长率后,用夹紧装置将试样另一端固定在试验机底板上。
2)按GB/T 3920—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方法》中6.2、6.4、6.5要求进行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
试样在不同伸长率条件下色牢度如表1所示。
3.2 数据分析
1)从表1可以看出,试样耐干摩擦色牢度随伸长率的不同而不同,浅色受伸长率影响较小,深色受伸长率影响较大。色牢度就是水溶性染料浮色转移和有色纤维微粒子的机械摩擦转移向白布转移的程度。因为浅色在染色过程中使用染料较少,染整加工完成后,织物表面的可供转移浮色就较少,所以色牢度的变化较小。
2)色牢度的数值在低伸长率和高伸长率条件下比较大,在中伸长率条件下的数值较低,特别是深色织物体现得较明显。
在低伸长率条件下由于针织品的弹性松弛结构,试验时色牢度仪的摩擦头与织物间摩擦力较大,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在弹性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织物与摩擦头产生了一部分同向运动,使摩擦头在织物上运动的有效摩擦距离变短,染料浮色和有色纤维微粒子不能充分地向白布转移,使色牢度较高。
在高伸长率条件下由于针织品的弹性松弛结构,织物经过度拉伸,使织物在单位面积上的组织数变少,使摩擦头与织物摩擦有效面积变少,导致可供转移到白布上的染料浮色和有色纤维微粒子变少,从而使色牢度较高。
4 结论
1)按GB/T 3920—1997《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方法》进行检验时,对于深色针织品,应当对针织品在不同伸长条件下耐摩擦色牢度进行测试,通过比对,从而得出准确的检验结论。
2)在大批量针织品进行耐摩擦色牢度检验时,应对同规格、同类产品在不同伸长率条件下进行测试,建立经验数值,并在测试中严格控制伸长率,从而又快又准地得到检验数据。
5 Y571B摩擦色牢度仪
用途:
性能符合GB/T3920,可带刷洗功能。
技术参数
1.摩擦头对试样正压力 9±0.5N
2.摩擦头动程 100±1mm
3.摩擦头往复速度 60次/min
4.摩头 绒类织物、方摩头19×25mm?其它纺织品、圆形摩头¢16mm
5.外形尺寸 860×320×265mm(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