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羽绒产品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种类主要是鹅绒、鸭绒两大类。鹅绒和鸭绒,鹅毛和鸭毛、鸡毛等在外观上并无明显的区别,在保暖性能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相同含量的鹅绒的保暖效果要优于鸭绒,市场上的价格也较高。因此,鸭、鹅毛绒的鉴别成为羽绒羽毛检测中的重要的一项。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为鹅、鸭毛绒的种类鉴定提供了依据。
在日常检验中,一方面,相关标准基本上都是一些文字上定性的说明,检验人员难以准确掌握;另一方面鸭、鹅毛绒以各种形式存在,羽毛分为正常羽毛和损伤羽毛,羽绒主要指绒子和绒丝,绒子又分为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微观显微结构存在交叉、雷同现象,给检验造成困难,本文对羽绒羽毛种类鉴别及显微结构和特征做基本的介绍。
1各类毛、绒的定义及外观形态
含量的检测包含以下内容:绒子、陆禽毛、异色毛绒、水禽毛片、鹅毛(绒)中的鸭毛(绒)、长毛片、绒丝、羽丝、杂质的含量及含绒量。下面分别对他们的定义及外观形态加以介绍。
1.1绒子:示指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损伤绒的总称。

1.2 绒丝: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

1.3羽丝:从毛片羽面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羽枝。

1.4毛片:生长在鸭、鹅全身的软性羽毛。毛片又分长毛片、损伤毛。

1.5 陆禽毛:尖嘴禽类的羽毛。

1.6 杂质:灰沙、皮屑、小血管等杂物。
现国家标准GB/T 14272-2011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的百分比。绒子含量:是指绒子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所以不法商贩用劣质羽绒,比如用羽丝和绒丝、毛片掺杂在一起的粉碎毛充当羽绒将其充入服装中,检测出来的含绒量和绒子含量肯定是不合格的。
2.羽绒羽毛的投影仪鉴别
2.1 鸭毛绒小羽枝显微放大状态(放大80倍):
鸭毛绒子和羽毛根部的羽枝远端有三角形的菱节,鸭毛绒的菱节较大,呈三个一组较有规律地排列于小羽枝的末端,菱节间的距离(节间距)较短(短于鹅毛绒的菱节间距离)。
2.2 鹅毛绒小羽枝显微放大状态(放大80倍):
鹅毛绒子和羽毛根部的羽枝中部有三角形的菱节,鹅毛绒的菱节较小,节间距较大,数倍于菱节的大小,一般呈三个组,从小羽枝中部开始出现。
2.3 无法区分小羽枝显微放大状态(放大80倍):
鸭毛绒及鹅毛绒小羽枝上有时没有显示特征的三角形菱节。
2.4鸡毛、丝小羽枝显微放大状态(放大80倍):
鸡毛根部的小羽枝无菱节,均匀分布一系列小结节或膨胀突起,使其外观竹节状。小结节或膨胀突起分布几乎整根羽枝。
3 总结
我国现行的羽毛绒种类鉴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际上同心的鉴定标准基本上都是一些文字上定性的说明,缺乏统一的定量的判别数据。由于文字描述外观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检验人员难以掌握,检验标准难以统一,可能造成统一样品得到不同的检验结果。这种人工肉眼鉴定对鉴定检验人员要求很高。检验人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践经验,必须对水禽毛中鹅绒、鸭绒、陆禽毛中鹅绒、鸭绒,陆禽毛中的鸡毛、鸽子毛等的形态特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