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装气候
为适应外界气温,在穿着适当的服装时,在服装的各层之间形成了与外界气候不同的特殊的局部气候,即服装气候。这是人体表面与衣服最外层之间存在的微小气候。
人体穿上衣服并能感到舒适(皮肤与贴身内衣之间的气候即最内层的气候),呈现出与在夏季裸体时感到舒适的气候状态。如外界处于冬季寒冷状态时,在衣服层之间,随之朝向衣服的外界会出现相当于春、秋季气候的温度,最外层即外界为冬季的气候。
当在穿着适当的衣服不觉得热或冷,而是感到舒适时,身体躯干部最内空气层气温为32℃左右,湿度在50%左右,气流几乎是静止的,约为25cm/s左右。感觉不到有气流存在。外界的温度低而干燥时,衣服最内层空气层温度也是低的,而外界温度高时,最内层气层受影响也不大,温度保持在50%左右。这样衣服内的气候是越向外层温度逐渐降低,而湿度逐渐增高。
二、湿传递机理
水(液相或蒸汽相)在纺织层中的通过可以有如下四类:
1、根据扩散定律,水渗透到纤维之间的空隙,这种渗透受织物结构以及他们的多孔性和厚度所控制。
2、纤维材料的吸水,在纤维内传递及向外发散。这对吸湿性纤维尤为重要。然而福尔特克雷特和拉瑟福德早已证实水在普通纤维内的扩散比在空气中的扩散慢得多。所以纤维内水蒸汽的传递可以假设不太重要。另一方面,对凝聚来说,液态水能以更高的速度传递。但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吸湿性纤维材料并不比非吸湿纤维或较小吸湿纤维有明显高的湿或蒸发热传递性能,这与稳定状态有关。在缓和服装内小气候的突然改变和直接从接触湿皮肤中吸收一定的水量,吸湿就有其重要性。
3、液态水通过织物纱线的毛细管空隙传递这一机理受毛细管大小(它分别受纺纱、机械针织参数的影响)和纤维表面可湿性的影响(它受整理工艺的影响比纤维材料本身更大。因为纤维总是经一些预处理)。这一机理的极大重要性早已被前面提到的实验显示。
4、纤维表面的水的游移,在不产生凝聚的恒温条件下,研究不同可湿性纤维时,我们观察到这种游移,那时纤维可湿性的增加,也相应增加湿和蒸发热传递,实验表明,水蒸气扩散到一束平行的聚酰胺纤维又无任何湿度变化时,湿传递是纤维和空气空隙之间扩散常熟计算量的2倍左右,假定根据蒸气压和可湿性来测定纤维表面的水量,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纤维表面上的水游移对纺织品的总湿传递是不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纺织品的湿传递无不取决于所提供条件的材料常数,相反,由于一定的湿度差和水蒸气压力,很可能突然发生凝聚以反水屏障和游移等。因而,仅仅用在某种条件下测定所得的C1o和imz值来叙述热作用是不够完善的。
三、测试方式
根据前面两节的分析可以在人工气候的条件下,针对不同的服装类纺织品提出各自的要求,提出测试技术指标,但根本的方法有两类,即蒸发法和吸收法。
1、蒸发法和吸收法
蒸发法是将10ml蒸馏水(或其他品种纯净水)放入一定量容器中,上面覆盖试样,在所选定的人工气候条件下放置0.5至24小时,对试样进行每隔0.5小时的连续称重。记录下每次称重的数值,得出相应的量值曲线,称量精度准确至0.001克。
吸收法是选用氧化锡(15克)或硅胶作为干燥剂,放入有被测试样的固体容器中,在人造气候的环境条件下,从0.5小时到24小时每隔0.5小时称重一次,把干燥剂增加的重量画成吸湿曲线以判断此物体吸湿性的好坏,测重精度要达到0.001克,干燥剂要在硅胶干燥器中平衡30分钟。
2、人工气候
人工气候是指可进行温、湿度调节的具有一定体积的箱体,它具有密封性好,其控制温度范围20~40C,相对湿度50%~95%。
仪器推荐:
YG216-2型织物透湿量仪
适用范围:
YG216-2用于各种织物(包括透湿型涂层织物)以及絮棉、太空棉等服用非织造物透湿性能的测试。
相关标准:
GB/T12704,ASTM E96,JIS L1099,BS 7209等
仪器特性:
1、烘焙箱和恒温恒湿箱一体化结构。
2、微机控制,液晶中文菜单操作。
3、循环气流风速0.02-1.5m/s数字设定。
4、进口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进口电机驱动,陶瓷加热管加热。
技术参数:
1、工作模式:微机控制、液晶中文菜单操作、试验环境监控。
2、试样箱控制温度:20~45℃;分辨率:0.1℃
3、试样箱温度控制精度: ±0.5℃
4、试样箱控制湿度:40%RH~95%RH±2%RH
5、试验箱加湿量:≥300ml/h
6、烘干箱控制温度:室温~199℃
7、试验时间:1min~999h59min
8、循环汽流速度:0.02~1.5m/s
9、透湿面积:2827mm2 (∮60mmGB)
可选 3848mm2(∮70mmASTM)
10、透湿杯数量:6只
11、烘干箱尺寸:490×400×215mm
12、电源:AC220V 50Hz 4kW
13、外形尺寸:720×560×1570mm
14、重量:1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