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性能是纺织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具体指织物间或与其他物质在反复摩擦的过程中,抵抗磨损的特性。
一、纺织产品的磨损主要表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1、摩擦过程中纤维之间不断碰撞,纱线中的纤维片段因疲劳性损伤出现断裂,导致纱线的断裂。
2、纤维从织物中抽出,造成纱线和织物结构的松散,反复作用下纤维可能完全被拉出,导致纱线变细,织物变薄,甚至解体。
3、纤维被切割断裂,导致纱线的断裂。
4、纤维表面磨损,纤维表层出现碎片丢失。
5、摩擦产生高温,使纤维产生熔融或塑性变形,影响纤维的结构和力学性质。磨损表现在织物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破损、质量的损失、外观出现变色、起毛起球等变化。
纺织产品的耐磨性能检测有多种方法,例如平磨法、曲磨法、折边磨法和复合磨法等。马丁代尔法属于平磨法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装饰织物、家具用织物的耐磨性检测。
二、织物耐磨性能评价方法
试样破损的确定条件为:机织物中至少两根独立的纱线完全断裂;针织物中一根纱线断裂,造成外观上的破洞;起绒或割绒织物表面绒毛被磨损至露底或有绒簇脱落;非织造织物因摩擦造成孔洞,其直径≥0.5 mm;涂层织物的涂层部分被破坏至露出基布或有片状涂层脱落。织物耐磨性能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试样破损的测定、质量损失的测定和外观变化的评定。
1、试样破损的测定:在一定的负荷下,夹具内试样以轨迹为Lissajous曲线平面运动与磨料进行摩擦,以试样出现破损时总摩擦次数,确定织物的耐磨性能。
2、质量损失的测定:在一定的负荷下,夹具内试样以轨迹为Lissajous曲线平面运动与磨料进行摩擦,以试样在特定的摩擦次数时,以摩擦前后的质量差别来确定耐磨性能。
3、外观变化的评定:在一定的负荷下,夹具内试样以轨迹为Lissajous曲线平面运动与磨料进行摩擦,以摩擦前后试样的外观变化来确定织物的耐磨性能。
三、纺织品耐磨性检测方法综述
3.1、试样破损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纺织织物,但不适用于磨损寿命较短的织物。
3.1.1、磨料的选择。根据试样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标准磨料:非涂层织物,机织平纹羊毛织物,涂层织物和No.600水砂纸。磨料和台之间用羊毛毡分隔,试验结束后,检查毛毡表面,如果出现污点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3.1.2、取样方法。至少3块,机织物应该包含不同经纬纱。提花织物或花式组织,应该包括一个完全组织的各特性部位,一个完全组织或图案较大时,各部位可分别取样。
3.1.3、试样夹具衬垫的选择。测定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试样的单位面积≥500g/m2,不需要泡沫塑料衬垫,试样的单位面积≥500g/m2,试样夹具内加装泡沫塑料衬垫,每次试验更换泡沫塑料衬垫。
3.1.4、摩擦负荷总有效质量选择。摩擦负荷总有效质量包括夹持器、不锈钢碟片、试样重锤质量。根据亚太拉斯M235Martindale耐磨性与起球性测试仪提供的技术参数,夹持器质量:(200±1)g;不锈钢碟片质量:(260±1)g;试样重锤质量:(395±2)g,(594±2)g。
根据试样用途,织物特征选择相应的摩擦负荷总有效质量有三种:
(1)(795±7)g:适用于工作服、家具装饰布、床上亚麻制品、产业用织物。
(2)(595±7)g:适用于服用和家用纺织品(家具装饰布、床上亚麻制品),非服用的涂层织物。
(3)(198±2)g:适用于服用的涂层织物。
3.1.5、磨料更换周期羊毛标准织物:50000次;标准水砂纸:6000次。
3.1.6、检查间隔对试样到达破损时的摩擦次数进行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当的检查间隔,作为试样耐磨性试验过程中对试样表面磨损状态观测点,检查间隔为一定的摩擦次数。
3.1.7、测定结果表示测定每个试样发生破损时的总摩擦次数,以试样破损前积累的摩擦次数作为耐磨次数。
3.2、量损失的测定
适用于所有纺织织物,但不适用于磨损寿命较短的织物。测定在磨料的选择、取样方法、试样夹具衬垫的选择、摩擦负荷总有效质量选择和磨料更换周期方面要求与试样破损测定方法一致,在此不重复叙述。
3.2.1、检查间隔
设计适当的检查间隔,作为试样耐磨性试验过程中对试样表面磨损状态观测点,检查间隔为一定的摩擦次数。在试验过程中按照设定的检查间隔,检查试样的磨损情况,当样品破损或者达到规定摩擦次数,试验结束。质量损失的测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每一个检查间隔,测定试样试验前的质量和经过耐磨试验后试验样的质量之差Δmi;第二种情况,试样到达磨损点,测定试样试验前的质量和经过耐磨试验后验样的质量之差Δm。
3.2.2、试验结果
采用织物耐磨性的测定——质量损失的测定方法,试验结果包括以下数据:
(1)到达每个检查间隔时,测定的质量损失Δmi。
(2)试样的到达磨损点,也就是试验到达终结点时的质量损失Δm。
(3)质量损失Δmi与摩擦次数的关系曲线图表。
(4)耐磨指数Ai(次/g),计算公式为:Ai =N/ΔmiN——为摩擦总次数。
3.3、外观质量变化
织物耐磨性的测定——外观质量变化方法适用于磨损寿命较短的纺织织物。磨料的选择、取样方法、试样夹具衬垫的选择与织物试样破损测定方法一致,在此不重复叙述。
3.3.1、摩擦负荷总有效质量(198±2)g。
3.3.2、磨料更换周期:每次试验更换新的泡沫塑料和标准磨料。
3.3.3、评定试样外观变化规定:
(1)耐磨试验至协议规定的表面变化,以摩擦次数作为耐磨性的测定值。设计适当的检查间隔,作为试样外观变化观察点。
(2)耐磨试验至协议规定的摩擦次数,通过与同一织物的未测试样比较评定试样表面变化。
3.3.4、试验结果:表面变化包括变色、起毛、起球。如果耐磨试验的终点是达到协议规定的表面变化,则检验协议书应当规定试样表面变色、起毛、起球程度等级,试验结果用试样达到检验协议书规定变色、起毛、起球程度等级时摩擦次数来表示。如果耐磨试验的终点是协议规定的摩擦次数,则试验结果就是耐磨试验到达规定的摩擦次数后,试后样与原样比较,对试后样的变色、起毛、起球程度进行评级,用试后样的变色等级,起毛、起球等级对外观质量变化进行说明。
仪器推荐:YG401(马丁代尔)型织物耐磨仪
【用途】:
YG401-6型(马丁代尔)型织物耐磨仪用于毛及毛混纺机织物、针织物及非织造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耐磨损性能试验和用于大多数织物(对毛机织物更为适宜),在受轻微压力情况下起球性能试验。试样与磨料相对运动轨迹为李莎茹(Lissa-jous)图形。
仪器设有60*60mm和24*24mm两种李莎茹运动轨迹,分别适用于耐磨性能试验和起球性能试验。
【适合标准】:
GB/T4802.2;GB/T21196;FZ/T20020;ISO12945-2;ISO12947-1;ASTM D4966、ASTM D4970、IWS TM196,112;JIS L1096
【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位数量:6个
2.显示方式:液晶显示LCD
3.试验次数: 1~99999
4.加压物重量:A耐磨性能试验:耐磨夹样器组件198±2g,小块395g,大块595g
B起球性能试验:起球夹样器组件155±1g,加重块260±1g
5.相对运动速度:47.5±2.5r/min
6.磨台有效直径:φ121mm
7.磨头有效摩擦直径: A耐磨性能试验:φ28.65mm
B起球性能试验:φ90mm
8.外形尺寸:820×530×410mm(L×W×H)
9.电源电压:AC380V, 180W
【用途】:
YG401-9型(马丁代尔)型织物耐磨仪用于毛及毛混纺机织物、针织物及非织造织物在一定压力下的耐磨性能试验和用于大多数织物(对毛机织物更为适宜)在受轻微压力情况下起球性能试验。试样与磨料相对运动轨迹为李莎茹(Lissa-jous)图形。
【仪器特点】:
仪器设有60*60mm和24*24mm两种李莎茹运动轨迹,分别适用于耐磨性能试验和起球性能试验。
采用微电脑控制,大屏幕液晶触摸屏,人机界面。全中文菜单操作。
适合标准:GB/T4802.2;GB/T21196;FZ/T20020; ISO12945-2; ISO12947-1;ASTM D4966;ASTMD 4970;IWS TM196,112;JIS L1096
【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位数量:9个
2.显示方式:液晶触摸屏LCD
3.试验次数:1-999999
4.加压物质量:A、耐磨性能试验:耐磨夹样器组件198±2g,小块397g ,大块597g。
B、起球性能试验:起球夹样器组件155±1g,加重块260±1g。
5.相对运动速度:23.5,47.5,71.3r/min
6.磨台有效直径:φ121mm
7.磨头有效摩擦直径:A耐磨性能试验φ28.65mm
B起球性能试验φ90mm
8.电源电压:AC220V,180W
9.外形尺寸:880×600×410mm(L×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