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透气性的研究开始于卫生面料应用的十九世纪。通过多孔介质研究透气性的结果,Darcy建立了依据压降所得出的与透气之间的线形关系,第一个研究织物透气性的Rubner正是以Darcy的规律为依据。接下来的研究是由Rekk,Florinskii,Fochheimer,Khanzhonkov和Zelenko探索了气流通过多孔材料的通过率,这项研究显示了由压差决定的渗透性不再随着过滤速率的提高而呈现线形变化。应用到纺织材料上,这种现象在Rakhmatullin的研究和他提出的等式中有所反映。Arkhangel对纺织材料透气性做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引进了一个现在常用的特征值-透气系数,并提出根据他们的透气性不同对纺织品进行分类。织物不同特征结构对他们透气性的影响已经由Clayton、Keswell、Hearle等人研究出来。
目前,常用的透气性测试标准主要有ASTM D737-2012《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ISO 9237-1995《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T 5453-1997《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和JIS L1096-1999《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其中,GB/T 5453-1997等效于ISO 9237-1995。 JIS L1096-1999分为A法和B法,A法采用弗雷泽型(Frazir)透气度测试仪,压差为125Pa,测量5次求平均值;B值采用格利型(Gurley)透气度测试仪,测量在特定压差下,300ml空气透过织物所用的时间,透气率用时间来表达,单位为秒,此法适用于毛织物。由于JIS L1096要求采用特定的仪器,因而在日常检测中并不常用在下文的条件探讨中,不考虑该标准。
对于进出口贸易来说,抽样的代表性至关重要,因此系统内部也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抽样均制定了行业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进出口纺织品的具体情况,抽样的原则引用SN/T 3702《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抽样方法》,该标准包括7个部分分别为: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纺织原料;
——第3部分:纺织纱线;
——第4部分:纺织织物;
——第5部分:纺织制品;
——第6部分:服装;
——第7部分:特种纺织品。
可以满足各种需求,比ASTM D737-2012和ISO 9237-1995的规定更为具体和全面。
在取样方面,ISO 9237-1995的规定较为笼统,仅表示测试部位随机选取。ASTM D737-2012的规定具体但是特别规定了样品的裁剪。从透气性测试本身的需要和客户成本需求,进行无损检测更为合适,没有必要对样品进行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