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2060.2一1993《纺织品--卷装纱线--绞纱法测定线密度(单位长度质量)》。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000tex以下卷装纱线线密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七种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纱线。
2引用标准
GB 2910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 291l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 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 9995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法
FZ/T 01026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Z/T 01035纺织材料标示线密度的通用制(特克斯制)
3术语
3.1商业回潮率commercialmoistureregain
当计算线密度或商业质量时,与纺织材料烘干质量并用的一个约定值,此约定值被正式采用为回潮率。
3.2商业允贴commercialallowance
当计算线密度或商业质量时,正式与纺织材料烘干质量并用的一个约定值,此约定值等于商业回潮率与对整理剂的认可允贴之和。
4原理
线密度为单位长度纱线的质量。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称量定长纱线的质量,经计算即可得到线密度。
5仪器
5.1缕纱测长器
其摇纱周长应满足由整圈数摇得所需纱长,推荐周长为1000±0.5mm。具有避免纱线集聚的横动导纱装置。装有定量控制张力的积极喂入系统;或通过其他方法[见附录A(补充件))能使其张力得以定量控制。
YG086C型
缕纱测长仪用于将纱管上试样纱线用纱框摇取缕纱,供纱线的线密度(或支数)的测定及缕纱强度测试。
【适用标准】
GB-T 14343-2008 化学纤维 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仪器卖点】
1.传动机构:采用弹簧自动紧固机构,自动调节电机位置,保证纱线框停位准确。
2.计数部分:采用机械式拨盘输入,数码块显示输出,达到既直观,又提高输入部分的准确性、可靠性 ,延长计数器使用寿命。
3.控制部分:采用单片控制,保证动作准确无误。
4.调整部分:采用软起动方式,延长电机使用、寿命。采用可控制 KC05 作高速部分主要元器件, 减少继电器只数,增强机器的稳定性及抗干扰性。 采用自动定位功能,最后一圈由程序固化控制。
【仪器主要技术参数】
1、可摇动管数 1~6管(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成9管)
2、纱框周长 YG086C 1000±1mm
3、纱框转速 30~280mm/min无级调速
4、张力范围 0~100cN
5、圈数预置 2~9999
6、导纱枢动程 35±1.5mm
7、外形尺寸 780×660×480mm(长×宽×高)
5.2烘箱
温度可保持在105±3℃;不使试样受到直接热辐射。换气速率至少每4min一次,并使空气便于自由通过试样。还应具有关断气流的装置和试样箱内称重装置。供应烘箱的空气,为经双方认可的任何温湿度。
5.3天平
灵敏度应为待称绞纱重量的千分之一。
5.4辅助器具
样品架、标明空重的抗腐蚀金属丝网称重篮等。
5.5洗净或萃取设备,如需要则配备C见附录B(补充件))。
6标准大气
预调湿、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 6529的规定。
7取样
按有关的产品标准规定。
8试验步骤
8.1预调湿和调湿
将样品预调湿至少4h,然后暴露于试验用标准大气中24h,或暴露至少30min,质量变化不大于0.1%。
8.2摇取试验绞纱
按规定的试样长度及卷绕张力摇取绞纱,结头应短于1cm。如需校验绞纱长度,则应将纱框臂缩拢后取下纱线。
8.2.1绞纱长度
a.当线密度小于12.5tex时:200m;
b.当线密度介于12.5~100rex之间:100m;
c.当线密度大于100tex时:10m。
8.2.2摇纱张力
对非变形纱以及膨体纱:0.5±0.1cN/tex;
其中针织绒和粗纺毛纱:0.25±0.05cN/rex;
对其他变形纱:1.0±0.2cN/tex。
8.2.3试样数量
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在无此方面标准的情况下,应根据对试验结果要求的精密度和概率水平,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确定。长丝纱至少试验4个卷装,短纤纱至少10个卷装。每个卷装至少取1缕绞纱。
如要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则至少应测20个试样。
8.3称重
8.3.1方法1:测量调湿纱线的线密度
直接称量调湿试验绞纱的质量。
8.3.2方法2:测量烘干纱线的线密度
将试验绞纱在105±3℃的条件下烘至恒重,即连续烘干直到时间间隔20 min质量变化不大:0.1%。称重时须关断气流和电热,1 min后起称,10min内称完。
8.3.3方法3:测量带商业回潮率的纱线线密度步骤同方法2。
8.3.4方法4:测量洗净纱线调湿后的线密度将绞纱按附录B洗净,晾干、预调湿、调湿后,称重。
8.3.5方法5:测量洗净纱线烘干线密度
将绞纱按附录B洗净、晾干后,按方法2操作。
8.3.6方法6:测量洗净纱线带商业回潮率的线密度
步骤同方法5。
8.3.7方法7;测量洗净纱线带商业允贴的线密度
步骤同方法5。
9计算
线密度(特克斯制单位)=绞纱质量(g)×(1+R或K)×1000/绞纱长度(m)
注:特克斯制单位详见FZ/T 01035,包括毫特(mtex)、分特(dtex)、特(tex)、千特(ktex)。
式中R、K分别为纱线的商业回潮率和商业允贴。对于混纺纱线,R、K由所含纤维各自的商业回潮率及其含量比例(以烘干重量计)加权计算而得。此比例是已知的,或由GB 2910或GB 2911或FZ/T 01026分析测定。
计算线密度时,根据所选方法代入相应的绞纱质量。当要求对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得的烘干绞纱质量进行修正时,按GB 9995附录A进行。对于方法1、2、4、5,R、K均等于零。
线密度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变异系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10试验报告
a.以Tex制表示的平均线密度;
b.试样数量;
c.每绞纱长;
d.线密度变异系数(如测定的话);
e.所选用的程序,规定的商业回潮率或商业允贴(如应用的话);
f.使用的抽样方案;
g.试验用的标准大气;
h.烘箱环境温湿度;
i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附录A
校验绞纱长度的方法缕纱圈长计法
(补充件)
A1仪器
缕纱圈长计是检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缕纱圈长的仪器。它由两个直径约为1.25cm,长5~6cm,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圆金属挂钉组成。其中一个固定于仪器的机架上,另一个装在一简单加负荷系统的杠杆上,杠杆支点是一低摩擦滚动轴承,也装在机架上。两个挂钉中至少应有一个能绕轴自由回转。杠杆末端有指示标记,并有一刻度尺安装于机架上,用于指示绞纱实际圈长与纱框周长之比(r)。
A2步骤
将绞纱挂在两个挂钉上,避免集聚成束。施加张力(cN)等于2X绞纱圈数X名义线密度(tex)X规定绕纱张力(cN/tex),读取r值。
A3要求
当r超出±0.2%的界限时,应调节缕纱测长器绕纱张力。
附录B
洗净纱线去除整理物质的方法
(补充件)
B1原理绞纱应在能去除所有的油、整理剂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煮练,这些物质在对用这种纱线制成的织物湿加工过程中通常是会被去除的。当用一种或多种对被试验的纤维无膨胀作用的合适的整理剂萃取纱线,而显示残留整理剂小于o.1%时,就认为已达到此条件。B2试剂和设备煮练试验绞纱需要下列试剂和设备:
B2.1中性的皂片或洗涤剂。
B2.2软水、蒸馏水或脱矿质水。
B2.3水锅,用诸如蒙乃尔(Monel)合金、铝、不锈钢或搪瓷等抗腐蚀材料制成,由闭合的蒸汽盘管或蒸汽套加热,或由煤气或电加热,装有排水和软水供应设备,并设计成能由溢流来冲洗。
注:可以用家用自动洗衣机或抗腐蚀小容器,诸如玻璃烧杯或不锈钢烧杯,来代替上面规定的水锅。
B2.4滚筒轧水器或离心脱水器。
B2.5口袋,用已退浆漂白的尼纶、涤纶纤维织物或其他材料做的口袋,这些口袋已预先经煮练并已知烘干重量。各个口袋的尺寸应足够大,使试验绞纱放在里面能形成多孔松散的一团,并让煮练溶液能自由进出绞纱。
B2.6烘箱(见1.2)。
B2.7天平(见5.3)。
B3程序
把绞纱放入一口袋(B2.5),这口袋的烘干重量是已知的。把各个装有绞纱的口袋浸入水锅内(B2.3),锅内每克被煮练的绞纱必须至少有25mL水,每升水里要含有0.5 g中性皂或等效量的其他洗涤剂(B2.1)。水锅保持煮沸搅动状态30min。煮练后,用75±3℃的软水(B2.2)溢流冲洗,直到去除所有表面浮垢为止。
如果已知煮沸对试验中的纤维有损害,则洗涤液的温度应经有关的双方同意。
排除过量的液体,轧干,然后用75℃软水边搅拌边彻底冲洗10min。重复轧水和用75℃软水边搅拌边冲洗10min。再次重复轧水和用室温软水边搅拌边冲洗10min。把绞纱最后一次轧水。
B4检验煮练的效果
用一种不能溶解被试验的纤维的溶剂,萃取一些已煮练烘干的纱线,由此来检验煮练的效果。如果得到的可萃取物质的量超过0.1%,则必须改进煮练的效果,通过用更多或更好的洗涤剂,较高的温度,较剧烈的搅拌,较长的时间或第二次煮练加以改进。
注;当显示出单由萃取得到的结果与由煮练程序得到的可靠结果二者相同或二者有一常数比时,萃取可以用于已知产品的常规试验,但是对新材料或未知材料,不要以萃取代替煮练。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红、王军、沈丽萍。